【英山扶贫纪实】小康路上公仆情
| 招商动态 |2017-03-24
百丈河是一条东西流向的狭长山溪,源头在鄂皖交界的大山里。
百丈河村位于这条溪流的中游。往昔的百丈河,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条件艰苦,环境脏乱,而且因为贫穷落后,民风凋敝。
王金初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整顿村级财务,兴建基础设施,创办集体产业。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百丈河旧貌换新颜,两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入选黄冈首届十大秀美乡村,荣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
百丈河村民说,没有王金初,就没有这一切。
阳春三月,柳吐新绿,桃绽初红。我们再次来到百丈河,水毁茶园恢复完成,沿河道路改造完成,立面徽派装饰完成,绿化苗木补种完成……雨后的山村山青水碧,绿柳回塘,薄雾笼纱,处处洋溢的是祥和静谧。
十年辛苦不寻常。王金初矢志不渝逐梦小康、向贫穷落后挑战的故事,也一如那清澈的百丈河水,涓涓流淌……
(一)
王金初接手村支部书记时,百丈河村集体负债五十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只有三百元。有人说她有点苕,放着做乡村医生的事不干,自找苦吃当支书。
一上任,王金初就做了一件事:清理村民账务。有人劝她,莫做苕事,清理要得罪人。王金初说必须清,有的已经欠上十年了,看看到底原因在哪里。
得罪人的事,只有自己亲自上。村民白天要做事,只有晚上有人。三个多月,翻山越岭,一户一户地上门。核查发现有少数人将自己负担的税费转嫁到一些老实本分的村民头上。结果张榜公布,多交了的钱退了,欠缴的收上来了,化解村级债务3.8万元。
大部分村民都高兴,说别人说王书记苕,她苕得公道。
不久,她又做了一件别人说的苕事。
王金初跟村“两委”成员商量,要想富先修路,修不起硬化路,起码先把土路基挖开。大家都同意。但向村民筹工时碰了钉子,说未必百丈河还有车开进来不成?王金初回答,我们有车开进来那一天。再三做工作,还是有些人不愿意。
正这时候,一组村民吴幼安过河挑稻谷,跌进河道,腰椎骨折。王金初听说后,到他家里看望。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吴幼安说,王书记,你要能在河上修座桥,这一个组几十户都感激你。
修路筹工都成问题,修桥那是要现钱的。村集体一分钱没有,钱从哪里来?王金初跟丈夫商量,把家里全部积蓄3600元拿了出来。
这次好多村民说她是真苕,拿个人的钱贴公家,怕是有钱不得了。说归说,村干部个人出钱修桥,这是第一次。几十户人家的劳力全部上阵,奋战一个月,桥修通了,另外还修了三座拦水堰。
王金初的苕劲,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她也深深感到,群众还是看干部的,只要你真心为大家办事,就会有人支持。
(二)
英山话的“拐”,是聪明、有点子的意思。百丈河村民也说王金初拐,搞工作的套路多、方法活。有一件事让大家记忆犹新。
百丈河村民住得分散,王金初考虑改变居住环境。经调查研究,提出建设中心村、走搬迁扶贫的发展思路。规划图纸公示,半个月天天有人围着看,就是没有一个人报名。
王金初赶忙召集村组干部开会。大家说一是村民还没有建房子的实力。二是老屋住得习惯了不想搬。王金初说,目前做一栋两层楼只要三万,越往后拖成本越高。百丈河不能满足脱贫,要向致富进军,守在那些山旮旯里我们怎样致富?
忙碌了一个月,终于有八户报名了。王金初觉得这个规模不足以鼓动群众的士气。她又一家家上门。村民回答她的都是相同的话,这个规划是好,像画儿一样,就是我家没钱。现在能吃饱喝足不背债了,已经很知足。
王金初想了个办法。一个星期五到学校,把所有学生集中起来,给他们讲课。王金初问,同学们,学校里环境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又问,有什么不好的没有?小朋友你看我看你,都直摇头。王金初启发道,比如说你们上学远不远?中午在哪里吃饭?学生们一下子叫嚷开了,有的说路远经常赶不上早自习,有的说中午来回都是跑,有的说在亲戚家吃饭。等学生声音小了些,王金初说,我想让你们的家搬到学校边上,让你们都能回家吃饭,放假还能在一起玩耍,好不好?学生又齐声回答,好。王金初笑了,说,那你们就把消息带回家里吧。
两天后,28户村民到村委会报名。村民说王书记不是一般的拐,不来报名孩子都不上学。
(三)
再讲一个故事,说的是王金初打蛮的事。
百丈河新村刚建成时,村民都欠下了债务。但村民因循守旧,守着土地勤扒苦做,不愿出家门一步。
王金初召集各家户主开会,开门见山发问,房子建好了,欠的账是我担的保,钱打算几时还?
村民没想到开会为了逼债,说只有等茶叶长出来慢慢来。
王金初恼着脸大声说,一家一年万把块钱,面积少的还只几千,除去日常用度,什么时候能还清?
村民垂头丧气,说那也没有办法,还不是你要我们建新房子。你有狠,就再想办法帮我们还钱。
可以!王金初满口答应。她心平气和地跟大家算账,平均一家两亩茶叶,互相帮助一下,一家一个劳力就差不多了,多余的劳力要出去打工挣钱。
出去打工?
村民直摇头,一是放心不下家里,二是除了力气没技术,找不到事。
王金初说,家里的事交给村“两委”交给我,打工的地方已经选好了,大家准备一下马上就去。
不管大家有没有准备, 几天后一辆大客车开进百丈河。王金初不容分说,将30多名村民强行拉上车,带到武汉某工地。村民说,没见她这样的蛮人。
王金初对大家说,你们在这里从小工做起,好好干,认真学,除了赚点工钱外,不管是木工、水电工、钢筋工,争取一人学一样,过两年都是有手艺有技术的人了。
所以,百丈河有村民戏言,他们是让王书记硬逼着富起来的。
(四)
第四个故事,是村民说她工作起来不要命。
乡村要发展,需要有企业。办企业更难,一要项目二要人,三要场地四要钱,这四样百丈河一样都没有。王金初想加快发展,要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学会借鸡生蛋。
每次到武汉出差,听到朋友介绍,台商李明锡正在省内选择地方投资办鞋厂,已经看了六个县市,还没定下来。王金初一听,说,介绍到英山啊,到百丈河。朋友给了她个